当前,数字人民币试点“多地开花”,随着深圳、苏州、北京、成都四地先后推出了抽签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的活动,普通民众对数字人民币的参与热情也水涨船高,与此同时,也出现了少数不法分子利用部分普通民众对数字人民币缺乏了解、想积极参与的心态,打着“数字人民币”的旗号进行诈骗活动,造成民众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。 3月15日,人民银行、消保局联合数字货币研究所推出了数字人民币“打假”图文,列举了三种诈骗形式,并呼吁广大公众提高风险意识,不偏信轻信,防范利益受损。 假推广:借数字人民币推广之名开展传销诈骗活动 当前,有不法分子建立所谓“数字货币DCEP学习群”,在群里宣传数字货币由“商业银行和私人机构同时进行推广”,私人机构“有多层推广收益”,使用其提供的“E-CNY” 收款码就可以参与推广。还可以向朋友和其他商家推广,只要推广成功,就可以获得“两层收益”。 此外,不法分子还通过盗用数字央行人民币试点活动中的官方素材,甚至编造新闻稿、虚拟“与央行签署合作协议”会议,场景等,通过各种真真假假的信息混淆消费者的视听,骗取消费者的资金后跑路。 假理财:冒用数字人民币名义在资产平台开展交易活动 也有个别机构冒用人民银行名义,将相关数字产品冠以“DC/EP”或“DCEP”在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。 人民银行提醒,冒用人民银行名义推出“DC/EP”或“DCEP”在资产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的行为,可能涉及诈骗和传销,请广大公众提高风险意识,不偏信轻信,防范利益受损。 假短信:假冒数字人民币活动链接诈骗 今年二月份,苏州市留园派出所接到符先生报警,其称自己被短信诈骗了一万元。据民警了解,符先生在朋友圈看到了数字人民币试点发行预约信息登记活动,当时没有参加。随后,符先生手机就收到一条“数字人民币预约登记”的短信,还附带了一个网址链接。因为前一天符先生在朋友圈看到有这个活动,便相信了短信内容,并点开了网址。 随后,系统提示符先生卡内需要有余额一万元,才可以体验数字人民币。当时信以为真的符先生便将10000元人民币转入登记的银行卡内。 事后,冷静下来的符先生才感到事有蹊跷,便查看了自己银行卡余额,却发现卡内的一万元已被转走。符先生赶忙报了警。 ![]() |
达成债务上限协议是一回事 要在国会通过则
一周内8家巨头倒闭 美国破产潮加速!
英伟达:CPU 已落伍,用 GPU 训练大语言模